中秋假期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,春节前的一件小事又涌上心头:
今年春节前的大跌,我舅舅之前听我的推荐买了30万基金亏了5万。找我妈哭诉,说这笔钱是留给他儿子结婚用的,现在亏了,怎么办?
我今年春节前账户是浮亏了50万,听我妈说舅舅亏了5万,现在很痛苦。我当时心里是两个想法:
1.如果我只亏了5万,我此刻多么幸福
2.我给他补5万得了,就当我多亏了
为什么同样是5万块,让舅舅痛苦,却让我解脱?
这件事处理完之后,给了我几个启发:
1.永远不要给亲戚推基金
2.让我们痛苦的不是“5万块”,
而是“5万块”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想象
舅舅觉得亏了5万,很可能导致儿子娶不到媳妇,儿子娶不到媳妇,他就不可能抱到孙子……他看到的不是损失了5万块,而是自己的投资影响了孩子的幸福,所以他痛苦。
3.幸福是比较出来的
舅舅亏5万很难受,我觉得如果我只亏5万那就是万幸了!
我亏了50万,很多亏了500万、50000万的,估计觉得如果只亏了50万,那就是万幸了!
4.很多时候亏损是一种主观感知
①把自己想象成他者
②不要过度涉入
也就是,让我们痛苦的不是“亏损的事实”,而是“亏损的事实”让我们产生了一系列想法、思绪等。
是我们内心的想法和思绪让我们痛苦、纠结、开心。一切在我!
为什么我和舅舅的想法不一样呢?
中秋节,我给老家打电话时,突然脑海里想到年初补偿舅舅亏损的事情,让我进一步思考:为什么我和舅舅的想法不一样呢?
1.我们两个人所处人生阶段不同
我刚到中年,觉得人生还有奔头,可以赚钱;
他步入老年,觉得人生只能消耗过去储蓄。
我是勇敢的,他是谨慎保守的。
这也导致我们两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一样。
2.我们两个获取现金流能力不同
我在大城市生活,虽然开支比他大的多,但是赚钱的能力比他强得多;
他在小城市,没有退休工资,只能出卖劳力赚钱。
我亏了,能用时间换空间。甚至这笔止损了,后面还能东山再起。
而他亏了,可能就真没了。
现金流来源带给我们安全感不一样,导致我们对一笔投资的耐心是不同的。
3.我们投资的决策依据不同
我做投资,是因为自己有过独立思考和判断,亏了,我认,是我的认知不够;
他做投资,是因为听我的推荐,亏了,他觉得是我辜负了他的信任。
一个是基于对投资标的的判断,一个是基于情感信任,决策依据不同,导致我们面对亏损时态度也不一样。
4.我们对市场理解不一样
我觉得市场如钟摆,是有周期的,总是从一端到另一端。要赚钱,就得有“开放性思维和逆向思维”,我觉得市场可能随时反转。
舅舅看到的是眼前,是周围人负面的言论,他觉得市场可能会一直差下去,反转可能性很小。
总结来说,因为有诸多不同,所以我们两个人对投资看法不一样,
导致我们对“亏损5万”的想法不同,为什么同样是亏万,带给我和我舅舅的痛苦却不一样?也让我们行为不同。
这又带给我什么启示?
想到这里,我也明白了:
1.为什么我有时候会在市场下跌、或者面对某条资讯时,完全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呢?
其实我和我舅舅一样,都是投机份子,只是我现金流比他充裕点,耐心比他强一些,是一个有点耐心的投机份子。
我骨子里也没有投资信仰,更谈不上什么投资理念,所以对待投资更谈不上什么策略。只是粗放的做了一些分散投资而已。
2.做一名耐心投资者,一定要有自己的投资理念
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投资理念,才能选择对应的投资策略。
我查了一下,目前常说的有三种投资策略:
①趋势投资
趋势投资主要觉得近期发生的事情在未来会继续发生。
大多数研究技术指标的其实都是趋势投资者;
趋势投资者最好的标的是被动指数基金;
②逆向投资
逆向投资策略,是假定市场是有周期的,最终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回归历史平均水平,价值投资也是逆向投资的一种策略。
③套利策略
这类投资者主要是投量化或者指数增强,是觉得市场会犯错,这些错误就是套利的机会。
回到开篇,其实都是一面镜子。
通过别人的行为和自己的想法更好地了解自己,让自己更清醒地决策。